青岛大学研究生宿舍(青岛大学研究生宿舍条件)




青岛大学研究生宿舍,青岛大学研究生宿舍条件

要是说起共产党内的高知分子,那罗荣桓绝对榜上有名。

1922年,我国终于收回了青岛,当时我国在国际上表示要化干戈为玉帛,于是便用德国式大楼的楼房建立了私立的青岛大学。

不过当时与现在不同,青岛大学只设立了工科和商科两个班。

而罗荣桓就是在这个时候,成功地考上了青岛大学工科。

那罗荣桓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

为什么罗荣桓怒斥直言,表示自己绝不看樱花?

罗荣桓

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罗荣桓大学生活的故事。

罗荣桓阻止同学欺负老师

1924年7月,青岛大学在北京招生,于是罗荣桓便报名了。随后罗荣桓与其他同在北京的30多个同学都在工科榜上被录取。

虽然两年之后学校停办,筹改国立青岛大学,但是这两年依然是罗荣桓最为记忆深刻的生活。

其实很多人都觉得罗荣桓只是个文弱书生,其实并不是。

根据罗荣桓的同学陈举回忆,罗荣桓虽然不像文弱书生,也不像体育健将,但是却是一个经常微笑迎人的人。

罗荣桓夫妇

而且有些逗乐的是,罗荣桓的湖南口音并不重,也很幽默,给同学们的印象都是很健谈稳重的。

罗荣桓的大学宿舍倒是和现在的大学宿舍没有什么差别,都是6人的寝室。

而上面说道的罗荣桓老同学陈举,可谓是罗荣桓在校期间最好的朋友,两人的床铺只隔着一个小床柜。

陈举和罗荣桓两人每天一起上课,吃饭,晚自习,虽然罗荣桓比陈举大两岁,但是并不摆架子,和大家相处很融洽。

有一天,陈举忽然发现罗荣桓的脑袋后面有一块突出的骨块,于是陈举和罗荣桓说道:

“三国演义上,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,久后必反,你的脑后也有反骨呢。”

前排左二为罗荣桓

罗荣桓听完后笑了笑,没有做声。

谁承想,这么一个玩笑话居然成了真,不过罗荣桓反的却是反派,走的却是正道,成为了革命火种。

上学期间的罗荣桓学习十分刻苦,在课堂上从来不捣乱,总是笔直地坐在后排,闪动着厚厚的近视眼镜。

英文课上,为罗荣桓等学生讲课教英语的是一位美国老太太,高高的,胖胖的,满头银发,名字叫做爱杰顿。

这位爱杰顿老师每次上课,对同学们都是称呼boys,不管是谁都一样。

时间长了,同学们起了调皮的心思,打算作弄一下这位英语老师。

罗荣桓

于是当爱杰顿老师上课提问的时候,开始叫起了boys,问这个,这个人说不知道,问那个,那个人也说不知道。

爱杰顿知道是学生们故意的,于是被气哭了,但是罗荣桓立马严厉呵斥了这种行为,让同学们停止。

罗荣桓的人品是有口皆碑的,同学们也都很尊重罗荣桓,见到罗荣桓阻止,他们也便不再调皮了。

除了英语课,还有化学课,有一天值日的同学画了一个包子,上面写着“菜包”二字。

上课铃声响了,化学老师蔡教授走了进来。

这位蔡教授是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,还兼任着山东发网出口公司的总技师,教学成果十分优秀。

罗荣桓

可偏偏这样的一位好老师,却面临了接下来的尴尬。

蔡教授像往常一样点名,点完名后便开始上课,而蔡教授一转身,自然也看到了黑板上画着的菜包。

瞬间,蔡教授就知道是同学们故意取笑他的,脸也一下子红了。

不过蔡教授并没有发火,而是对着全班说道:

“以后不要这样。”

罗荣桓十分生气,再一次批评了这位调皮的同学。

罗荣桓

罗荣桓的成绩每门都在95分之上

虽然建立了青岛大学,可是大学里的教材还是得向美国直接采购的。

所以工科的科目课本,例如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地质学、测量绘图、文学等等都是英文原本。

这就导致了教师绝大部分是外国人,讲课的时候用的也是英语讲授。有很多英语基础差的同学,就开始跟不上了。

罗荣桓的英语基础不错,所以陈举也经常拜托罗荣桓带着他一起学习,而罗荣桓也答应了。

于是在早饭之前或者是晚饭之后,罗荣桓会带着陈举拿着厚厚的英文书,去学校后面的树林里面去读。

罗荣桓

有天早上,陈举因为很欣赏美国总统林肯讲演的词调和姿态,于是便独自一人来到林子里大声讲道:

“America is of the people ,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。 ”

这时候,罗荣桓忽然走了过来,开口说道:

“工程师还用得着讲演吗?”

陈举回答道:

“学学语调和姿势,你不是也在努力学习英语吗?”

罗荣桓

罗荣桓笑了笑,很郑重地说道:

“既然学了英语,就一定要把它学好。”

陈举感叹了一句,要是将来用不上,英语也是白学。

罗荣桓听到后,反而起了兴致,回答道:

“我以为学英语,第一要认真学好,第二要在各方面应用,我们工科加学德语,商科加学日语,我们与商科同学再互相交换着学习日语、德语,再加上英语,不是每人都会三国文字了吗?”

陈举听完罗荣桓的话,笑了笑,点头表示赞同。

罗荣桓

的确,罗荣桓的学习劲头陈举是非常佩服的,每次晚自习,罗荣桓总会在灯下全神贯注地复习功课。

等到打熄灯铃之后,罗荣桓还没有回来就寝,一般都是过了许久,罗荣桓才会悄悄回到寝室。

甚至有时候陈举半夜起来上厕所,都能看到罗荣桓在楼道口有灯光的地方,专心致志的读书。

后来放暑假之前,工科进行期考,不过罗荣桓决定先回家,打算过了暑假再进行补考。

陈举不解地问道罗荣桓:

“你是结过婚的人,回家哪有时间温习功课?”

罗荣桓夫妇和孩子们

罗荣桓憨厚地笑了笑,回答不要紧。

后来暑假结束后,罗荣桓从湖南长沙回到了学校参加补考,经历过一个暑假的暂停学习,罗荣桓居然每门功课还是考到了95分之上。

瞬间,罗荣桓的品学兼优让同学们都十分崇拜!

罗荣桓生气直言绝对不看樱花

学习努力的罗荣桓,两耳也依然不忘闻着窗外事。

当时的中国,对外受着列强欺负,对内有着军阀混战,罗荣桓对祖国命运的担忧,所有人都看得出来。

右一为罗荣桓

1925年春天的一个星期日,当时正是樱花盛开的时节,陈举与其他几位同学邀请罗荣桓来青岛的公园游玩。

罗荣桓应邀来了之后,才知道陈举等人是想带着他一起看看日本人怎样过樱花节?

此时繁密的樱花开得正好,远望如云,近临似雪,其实非常具有观赏性。

但是樱花也有一个缺点,那就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。

当时日本对我国正在打压欺辱,樱花也因此显得不再那么美丽动人,面对樱花的美,罗荣桓只能想起国家的苦难。

用罗荣桓的话讲就是,不仅感受不到樱花的美,反而感觉樱花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。

樱花

在当时,青岛大概只有4万人左右,可是住在青岛的日本人,却最少有1万多人。

因此不难看到,公园的这条樱花路上到处都是穿着盛装的日本男女。日本男子手持着小瓷瓶酒,而日本女子则是穿着和服陪在旁边。

罗荣桓瞬间对樱花没有了好感,甚至有了仇恨之意,日本人的醉态也越来越让罗荣桓火大。

罗荣桓生气的对同学们说道:

“我不看樱花,回学校吧。”

同学们都明白罗荣桓的愤怒,他们也很愤怒,于是大家一起商量着回了学校。

过了不久,日本海军一艘主力舰访问青岛来了,日方便欢迎青岛大学的学生到舰上去参观。

罗荣桓夫妇

因为罗荣桓的两位朝鲜同学精通日语,便由这两位同学带队参观。

参观完毕后,大家回到了宿舍,开始议论起今天的参观内容。

一个同学说道:

“他们这是要用海军压我们!”

另一个同学说道:

“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海军腐化到了极点,前途简直不堪设想。”

罗荣桓、贺龙、聂荣臻

罗荣桓听着同学们的谈话,意味深长地说道:

“中国是需要强大海军的,可惜,现在还不行。”

同学们都悲观地叹气,不知道海军何时才能实现强大!

罗荣桓肯定地说道:

“将来中国强盛了,一定会有强大的海军,日本人能办到的事情,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办不到呢?”

是啊,谁能想到几十年后,罗荣桓的愿望终于成真了呢!

几十年后的中国,海军司令肖劲光以及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,在他们的努力之下,海军一步步强大了起来,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存在。

肖劲光

不过,这都是后话了!

罗荣桓筹款支持上海反帝大会

1925年5月28日,日本资本家在青岛指示其走狗张宗昌枪杀罢工工人,此事一出,震惊全国!

然而这笔血债还未偿还的时候,上海又发生了五卅惨案。

至此,上海各界开始罢工、罢课、罢市,彻底掀起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万丈怒潮。

同时在青岛,罗荣桓也站了出来担任学生会负责人,在罗荣桓的组织下,学生们组成了总务组,财务组,讲演组等等。

为了宣传召集听众,罗荣桓亲自组刻蜡版,油印宣传文件,向外散发,在码头,街头等地方都能看到罗荣桓的身影。

左二为罗荣桓

后来轮到讲演组出场时,罗荣桓选择好朋友陈举当讲演员,陈举十分有才华,罗荣桓十分信任地说道:

“工程师,你练习讲演,现在用着了。”

陈举笑着对罗荣桓说道:

“那你就指挥吧!”

演剧组是在一个大剧院里演侯曜编的剧本《可怜闺里月》,罗荣桓为了募捐,把戏票定价为2元,观众也坐的满满的。

但这远远不够。

胶澳日报

于是罗荣桓又找报馆送来几百份《胶澳日报》,这些报纸义卖,每张1元,又筹集了不少钱款。

双管齐下,罗荣桓带着同学们筹集了一大笔款。

随后这些捐款由财务组寄到了上海反帝大会,虽然是杯水车薪,但是罗荣桓和同学们做的努力却是顶天立地的。

可惜,当时的反日爱国运动不太成熟,所以青岛这边的爱国运动最终还是被张宗昌所镇压,学校变得再次死气沉沉。

罗荣桓虽然年轻,但是却十分成熟,看着这些所谓的环境,罗荣桓经常久久地思索着。

看着罗荣桓因为张宗昌事件有些抑郁,陈举打破尴尬,问道罗荣桓:

张宗昌

“你打算做些什么事呢?”

罗荣桓想了想,回答道:

“我原本以为实业可以救国,可是,随时随地都有恶势力阻碍着,让你的美妙计划成为泡影,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同恶势力搏斗,在中国,要是不打败恶势力,什么事也休想做成功。”

陈举点了点头,同意了罗荣桓的说法。

过了一会儿,罗荣桓又和陈举谈到了对于政党的看法,不过两人的意见却是大有不同。

罗荣桓夫妇

罗荣桓问道:

“你对于每个政党,都仔细了解研究过了吗?”

陈举却认为这没有必要,不如独善其身,不参与任何党争。

罗荣桓摇了摇头,劝陈举可以再仔细研究一下,有造福人类的政党还是值得的,不要这样定下来。

可惜的是,陈举并没有听从罗荣桓的。

1926年夏天,青岛大学工科预科结业,罗荣桓南下回到湖南长沙,而陈举则是北上回到了天津老家。

没想到的是,两人临行前的一番话竟然成为了两人命运的转折点。

陈举回到天津后,本想考取铁道学院,但是无奈父亲突然失业,于是陈举只能当个小职员糊口四方。

中间为罗荣桓

而罗荣桓南下回到老家后,开始选择参加革命。

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,陈举还从报纸上见到罗荣桓带着部队在山东大搞游击战,十分活跃。

一开始,陈举并不相信这是他的老同学,到了后来陈举才知道原来真的是他的老同学罗荣桓。

命运之别,令人唏嘘。

不难看出,或许每个人要走的路,早在一言一行中,就有了结果。

而新中国,也正是因为少了些独善其身的人,多了些像罗荣桓这样愿意革命报国的人,才有了如今的光景。

中间为罗荣桓

见天地!见自己!见众生!

这或许就是罗荣桓的一生写照!

致敬伟大的罗荣桓元帅!

青岛大学研究生宿舍(青岛大学研究生宿舍条件)

赞 (0)